守護肺部的健康

[最後編寫日期:2017/10/31]

  (朱玉芬攝)

在公共區域工作,及有心血管疾病等高危險族群,建議按時接種流感疫苗與肺炎鍊球菌疫苗,避免嚴重併發症,發揮自體免疫與群體免疫,保護自己也可保護孩童與家人的健康喔!

文 / 許弘勳藥師

    每年入秋之後施打的流感疫苗已是年度例行的公衛政策,另外針對特定族群,18歲以上未滿65歲的高危險族群,與65歲以上長者,建議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疫苗目前有兩種,13價疫苗與23價疫苗,差異於保護力在體內停留的時間,與涵蓋的菌株種類差異,可與醫師討論過後施打。除了肺炎之外,常聽見與肺部有關的疾病為氣喘與慢性肺阻塞,當使用口服藥物來控制疾病的效果沒有很理想時,醫師會選擇開立吸入劑型的藥品來搭配使用。

  「阿伯,請問您喔,您會使用這個用吸的藥嗎?」
  「會阿,拿好多次,用好一段時間了,都會用啊!攏知啦!」
  「那阿伯再請問您一下,這個吸入的藥都怎麼使用的?」(藥師再次確認!!!)
  「就打開嘛,然後就吸....」

    門診衛教時,幾個不起眼的小步驟,沒想到就影響了阿伯的作息,當用藥過後,喉嚨發生沙啞,或是嘴巴破,很可能是吸入劑操作上的正確性不足,導致原本該進入到肺部作用的藥,都停留在口腔與咽喉等部位。而半夜咳嗽、喘鳴胸悶,或是清晨起床咳嗽有時還合併流鼻水過敏症狀,這可能是肺部疾病的控制有異常的現象,因此需要家人更留意與關心。

   「阿伯,我幫您把提醒寫在藥袋上,等等會示範給您看,回去若忘記,就看我寫的提醒喔,不然藥袋的背面有寫藥局的電話,隨時打來問哦」
   「開,搖,吐,吸,閉,漱口」
   「若沒把氣先吐乾淨,吸氣的時候是不是只能吸到喉嚨;試試看若是把氣吐光光再吸,是不是氣會更下去一些?」
   「真正有差厚...」

    吸入性的藥劑,主要的目標位置,是作用在我們的下呼吸道,來擴張氣道,或是減少氣道敏感、分泌物等。除了吐氣的步驟常被忽略之外,按壓吸入劑與口含吸氣的動作也不簡單,這需要多練習。按壓與吸藥若是不同步,藥物大多停在口腔而導致藥效不足或是無效用藥。而部份處方因病情需要,藥物裡必須含有類固醇的成份,不過類固醇的含量極低,一個月換算下來約等於不到1顆的口服類固醇,相對安全。
當病人使用吸入劑過後,提醒記得要漱口,且不要急,全口腔含牙齒都要漱到;還有要稍微仰頭漱一下喉嚨,然後呸掉,建議2~3次,目的不要讓類固醇殘留在口腔內,避免副作用發生。當有呼吸道不適症狀時,建議外出時戴上口罩,口罩會因沾附口水易滋生病菌,所以必須每天更換,有顏色層(防水層)在外側,配戴後於鼻樑處需輕捏使密合。

    近年來醫療體系積極推行的居家醫療,相關作法仿照學習七O年代的日本,因就醫不方便,而有出張醫療、外送醫療(醫生往診)等制度,走入民眾生活的醫療服務。當醫療交棒給藥師時,藥師如何積極走入民眾的生活?除了與團隊進行家庭訪視之外,相較其他醫療專業人員,有較足夠的時間,藉由諮詢與衛教,與病人或家庭照顧者來面對面溝通討論。完整的疾病照護,應該是互補地包含醫療與照顧,就醫之後,在家的生活環境、服藥情形,藥有吃對或是使用方式是否正確,還有家人的支持,均對於疾病的控制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在公共區域工作,及有心血管疾病等高危險族群,建議按時接種流感疫苗與肺炎鍊球菌疫苗,避免嚴重併發症,發揮自體免疫與群體免疫,保護自己也可保護孩童與家人的健康喔。期許醫療團隊間持續發展從醫院到回家的連續性照護,「民眾有苦走不出來,那我們就走進去」,為病人拔苦與樂。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