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和靈性照護

[最後編寫日期:2018/01/30]

 (鄭春鴻攝)

【臺灣癌症博物館 芝麻開門】

台灣癌症博物館對於來到和信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以及陪伴的家屬而言,很容易在地理上,成為他們心靈的休息站。癌症博物館希望能對參觀者進行一種靈性的培養和喚醒,希望參觀者因靈性的增長,對疾病有另外一種心情上、生活哲學上的對待,從癌症博物館得到一種內在的力量,幫助自己能夠面對困境,迎向未來。……

文 / 洪存正

    幾個世紀以來,醫師和其他治療者目睹了「終極意義」這一個重點關注,目的在超越自我、家庭、他人、社區、社會、自然,以及「終極意義」和「神聖」的關係。

    因為治療者觀察到,病人經常發現生命的力量,並在他們的靈性得到安慰,往往是通過非正式的與家人和朋友更深層次的聯繫,以及通過宗教活動的實踐,而不是來自醫院傳統制式的服務。這顯示現代臨床醫師經常忽略「靈性」在評量健康時候的份量與尺度。

    座落在癌症專科醫院的比鄰,台灣癌症博物館對於來到和信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以及陪伴的家屬而言,很容易在地理上,成為他們心靈的休息站。在這裡他們可以看到和自己關心的健康議題,透過藝術家精心的設計,這些本來嚴肅的癌症相關議題,將變得那麼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從心裡的感動。相當程度來說,癌症博物館希望能對參觀者進行一種靈性的培養和喚醒,希望參觀者因靈性的增長,對疾病有另外一種心情上、生活哲學上的對待,從癌症博物館得到一種內在的力量,幫助自己能夠面對困境,迎向未來。

「靈性」始終從未與健康照顧脫離

    這種在健康照顧上對「靈性」的忽視,事實上已背離將健康、宗教和精神聯繫起來的實質歷史意義。從醫學史上來看,無論醫學多麼落後,或醫學多麼昌明,在任何一個時代,「靈性」始終從未與健康照顧脫離。未來的健康產業、個性化醫療、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等,在再也都證明「靈性」與健康照顧互聯的豐富性與不可分割。

    根據2016年蓋洛普民意調查美國1025名成年人,有89%相信上帝或普世精神,75%認為宗教相當重要。其他非基督教國家對「靈性」的相信及依賴,恐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觀點的潛在直接影響是越來越多老齡化社會的人們,因為他們正急迫地面臨著無所適從的生命終結困境,誰來照顧他們在心靈上的需求,現代醫學承擔哪些責任呢?抑或醫學早已經將「靈性」從人的身體切割的「乾乾淨淨」: 「去找宗教師吧!」

生命最後一周特別需要靈性護理

    事實不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和全球的衛生組織(包括美國醫學院協會,美國醫學協會,美國醫師學院和聯合委員會)越來越多健康及醫療組織更加明確地關注靈性。他們在現代醫學領域之外考慮,可以改善由病人和臨床醫師長期尋求的「以人為中心」的方法。 

    最近的研究指出,在宗教參與和人口健康之間,有廣泛的「保護」的關係。超過74000名研究參與者16年,發現每週參加宗教儀式的婦女死亡率較低;另一份研究指出,經常參加宗教活動的人憂鬱症風險降低,減少6倍自殺風險。研究說明,可能是因為他們參加的宗教服務還包括參與可能會加強社會融合、促進健康(如無菸)行為,並提供社會支持,使人樂觀的活動。最近研究,生命的最後一周,大多數患有嚴重疾病的病人,在體驗精神上的鬥爭,比如感受受到懲罰或被上帝拋棄,所有這些發現都顯示他們需要臨床醫師將「精神及靈性護理」融入臨終關懷。

80%美國醫學院提供「精神護理」培訓

    相對於身體的疾病,精神挑戰是全人的、不同文化上的關懷。現代醫學的臨終關懷共識項目,已經建立了臨床實踐標準,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靈性作為安寧緩和治療的核心內容,以提高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目前有超過80%的美國醫學院提供「精神護理」方面的培訓,但是大多數醫師還沒有接受過這樣的培訓,這些培訓通常只作為選修課程。

    儘管有證據表明,在醫院環境中神職人員的參與和病人滿意度的提高有明顯的關係,但神職人員和臨床醫師之間的合作體系仍然是有限的。此外,有一個弔詭的現象,研究發現,即使大多數病人渴望精神護理,但很少有人接受。一項在多個醫學中心對晚期癌症病人和護士及醫師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儘管86%的病人認為「精神護理」對於癌症護理十分重要,但90%的病人從未接受過腫瘤科護士或醫師的任何形式的「精神護理」。

醫病對「精神護理」的重要性看法有落差

    另外一項對100名晚期肺癌病人和257名醫學腫瘤學家進行的研究指出,醫學決策中有7個可能的影響因素,病人認為「精神護理」是第二大重要因素,而醫師則認為這個因素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儘管如此,先進的醫療機構,已經普遍將「精神護理」列為常規的問診項目。臨床醫師會對病人詢問諸如;「你有沒有對你重要的信仰或靈性支持呢?」以及「在需要的時候,有沒有一個宗教或精神支持可以幫助你?」這樣的問題表示醫界已正式實踐對「精神護理」的尊重,同時在獲取關鍵回答後作為未來的關懷病人的根據。更進一步,在不超越醫療服務的界限下,臨床醫師還可以注意病人的信仰或精神表現,對他健康和疾病的個人重要性,以及病人的精神表現,在社區和醫療團隊上的角色。臨床醫師也可以酌情詢問社區在宗教服務,以及如何影響病人的幸福感的工作上如何影響他的病人。

重視「精神護理」的醫師職業滿足感更高

    有趣的事,臨床醫師在更進一步考察病人的精神靈性生活的過程中,常常也可以在他們自己的精神健康中受益,包括他們的壓力與職業倦怠、避免的醫療錯誤、離職率和較高的自殺率。病人及醫師獲得精神資源之後,大家都成為受惠者,向病人提供這種精神護理的服務可以幫助增強醫學學生和執業臨床醫師的適應能力。一項研究表明,向癌症晚期病人提供這種「精神護理」的醫師,可能來自或促進臨床醫師自身的精神健康的力量。對1500多名醫師的另一項研究發現,那些把「精神護理」視為呼喚的病人心靈的醫師,經歷了更多的職業滿足感和更少的職業倦怠。介入社區資源的臨床醫師可以更有效地對病人與社區內的信仰組織,提供的與健康相關的資源連接起來。其中一些組織為了廣泛的健康促進活動提供了方便的環境,包括戒菸、營養教育、疫苗接種計劃、癌症篩檢等,以解決有關人體免疫機能喪失、病毒和艾滋病的問題。

    專注「精神護理」、「靈性護理」,已經被認為是超越領域的現代醫學,使醫療「以人為本」的病人和臨床醫師追求的目標。世界衛生組織長期以來對健康的定義是「完整的身體、精神和社會福祉,而不僅僅是身體疾病或虛弱」,也正是強調靈性照護的重要。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